『共鳴』這個東西你看不著、摸不到,但你一定聽過!
以下的故事,或許學過唱歌的人會心有戚戚焉...
懷著滿腔激情和些微的緊張走進音樂教室,你聽到你的歌唱老師這樣說:
『來!把聲音從肚子傳上來,在鼻子轉一個圈後, 45 度射向那個牆角!』
『啥?什麼意思?』
『別問這麼多,發出一個母音 a 射向牆角。 』
『 a 。』
『不對,你的聲音傳得不夠遠! 』
『... a!』
『不,是 a 才對,你的聲音散落一地!』
『 a... a... a... ?!』
『要多一點頭(胸)腔共鳴啊!』『唉,你再抓不到我也幫不了你,沒救了!』
這就是我人生第一堂歌唱課活生生上演的劇情,我現在都還記得當初的無力感。
如果你和我有類似的悲慘經驗,
那麼在急著認為自己沒有歌唱天份以前,我想告訴你兩件事!
『共鳴,不是方法』
歌聲,是由體內許多發聲器官攜手合作產出的產品。
而共鳴,僅僅是歌唱上拿來分類物理現象的標籤!
有人在唱的過程中頭皮發麻了,所以稱那個高音為『頭腔共鳴』;
有人在唱的過程中胸部震動了,所以稱那個聲音為『胸腔共鳴』等等。
在教學時用共鳴或其他抽象詞彙(如拋射、把聲音唱到某處)作為主軸是危險而沒有效率的,
因為學生不會知道該怎麼做,只能瞎子摸象!
最常發生的結果,就是學生模仿老師或想辦法去滿足老師對於特定聲音的偏好。
不小心誤入歧途不說,就算有一天真的讓你唱出正確的聲音,也非常容易走位變形!
每個人的感覺天差地遠,把發聲的基礎建立在沒有統一標準的東西上又怎麼會穩固?
再說了,唱出正確的聲音動作就一定對了嗎?
『販賣機理論』
想像你眼前有一台販賣機,口渴的你會怎麼做?
沒錯,投入銅板等著飲料滾滾而降,輕鬆寫意。
但如果是一個非洲土人,你猜會發生什麼事?
從來沒進過大城市的他可能就拿著長茅猛刺,刺啊刺,刺得不亦樂乎。
皇天不負苦心人,七七四十九天後玻璃終於被他戳出一個洞拿出飲料。
雖然到最後都解了渴,各自付出的心力卻是天壤之別!
『對的結果,不一定是由對的方法產生』
縱使聲音對了,你很可能動到好幾條根本不相關的肌肉。
一條肌肉能做到的事,你放任十條瞎起鬨扯在一塊兒如何唱得輕鬆?
舉一個極端的例子,我曾聽別人說過唱高音屁股要用力夾緊。
明明是一齣聲帶和氣流主演的對手戲,屁股到底來攪什麼局?
它最多也只是間接地增強你的推氣而已(還高機率失效)。
與其講虛幻的共鳴,我講器官,因為這才是你發聲的關鍵!
奪回每一個發聲部位的主控權,像是聲帶、舌頭、下巴、喉結、嘴形,
與其講虛幻的共鳴,我講器官,因為這才是你發聲的關鍵!
奪回每一個發聲部位的主控權,像是聲帶、舌頭、下巴、喉結、嘴形,
你就能自由自在、精確地發出任何你想要的聲音。
實或虛、亮或暗、大聲或小聲、高或低,全由你決定。
忘掉『共鳴』這傢伙吧,
我們快來認識體內這三位讓你發出美妙聲響的大功臣!
下篇:【歌唱的黃金三要素】共鳴背後的海闊天空
更新至 -2024.10.04-
歡迎轉錄,煩請註明出處!如連結毀損、錯字、格式不統一懇請留言告知!
FB教唱專頁,快來按『讚』一起唱出美麗的音符吧:偉豪老師的音樂教室
實或虛、亮或暗、大聲或小聲、高或低,全由你決定。
忘掉『共鳴』這傢伙吧,
我們快來認識體內這三位讓你發出美妙聲響的大功臣!
下篇:【歌唱的黃金三要素】共鳴背後的海闊天空
- - -
🎤 歌唱教學試聽 🎤
更新至 -2024.10.04-
歡迎轉錄,煩請註明出處!如連結毀損、錯字、格式不統一懇請留言告知!
FB教唱專頁,快來按『讚』一起唱出美麗的音符吧:偉豪老師的音樂教室
可惜共鳴,丹田在台灣是大家普遍認為會唱歌的認知!學校音樂老師,老一輩的老師!唉…!然後不行便說沒天份!
回覆刪除其實殊途同歸,只是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容易有所誤解,
刪除找一個自己吸收較快、較有成效的途徑便是!